線徑探討漢麻纖維的歷徑與織路,而現境則是探討大麻合法化一路走來的現況與境地。麻材質文化牽涉到的移民與遷徙史,它們相互交織生命。本計畫透過踏查與交流,觀察以曼谷、清萊、清邁等地,試圖尋找介於過去與現在、傳統與當代、法律與情感等灰色地帶的內涵與底蘊,展開麻的線徑。從蒙族人種植漢麻取纖到織物的過程,了解麻纖的傳統。
漢麻的田調資料含:分析不同世代的產品、材料及編織技藝,比較不同族群的差異,並對照蒙族與克倫族的織具與技藝反映的生活狀態。大麻的田調資料含:歷史與現況觀察,走訪大麻農場、曼谷考山路(大麻產業聚集地)、420高地藝術節。透過實地踏查,思考從農業種植到市場,學術研究與消費娛樂,政治力量與權力如何運作、促進技術創新及維持生產與經營,使得傳統與現代持續對話,提升民眾對漢麻與大麻植物的認知、思辨與理解。
複合媒材跨域藝術家,以纖維織線的軌跡作為思考的路徑,透過田調、文獻與提問,找尋當下立足的位置,回視自身文化背景的特殊性與差異。作品包含雕塑、現地裝置、織品、繪畫與聲音錄像,著有《織物地圖1:一位藝術家的染織行旅》、《織物地圖2:羊毛、紡線、古文明織出的秘魯纖維工藝》、《織物地圖3:從絲繭、編染、刺繡,踏尋泰國與印度交織的金黃國度》。